赤石脂-功效与作用

  【中药名】赤石脂 chishizhi

  【别名】红高岭、赤石土、赤符、吃油脂、红土。

  【英文名】Halloysitum Rubrum。

  【药用部位】来源于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族多水高岭石Halloysite的矿石。

  【矿物形态】晶体结构属单斜品系隐品质,个体为片状或卷曲呈管状(一般外径0.04~0.19μm,内径0.02~0.1μm),集合体致密块状、土状、粉末状或呈瓷状及各种胶凝体外观;纯净的白色,土状或瓷状、蜡状光泽,硬度1~2.5,相对密度2.O~2.6(冈吸附水及层间水含量而异)。其离子前交换能力也发生于颗粒边缘,因粒度更小而比高岭石交换能力强,但低于蒙脱石或蛭石(后两者兼有结构单元层间离子交换能力)。干燥时吸水,加水后可塑性弱,裂成棱角碎块;黏舌与否与集合体致密程度、细腻程度(结构、构造)有关,即取决于粒度、杂质分散状态及均匀性、孔隙度等。

  【产地分布】主产于山西、陕西、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湖北、福建、广东等地。

  【采收加工】全年均可采挖。挖出后选择红色滑腻如脂的块状体,除去杂石和泥土。

  【药材性状】块状集合体,呈不规则块状,大小不一。粉红色、红色至紫红色,或有红白相间花纹。质软,易碎,断面有的具蜡样光泽。吸水性强。具黏土气,味淡,嚼之无沙粒感。

  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甘、酸、涩。归大肠经胃经

  【功效与作用】涩肠、止血、生肌、敛疮。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。

  【临床应用】用量9~12克,煎服,打碎先煎;外用适量,研末敷患处。用治久泻久痢、大便出血、崩漏带下、疮疡不敛、湿疹脓水浸淫。不宜与肉桂同用。

  【药理研究】赤石脂可吸收消化道内有毒物质及食物异常发酵的产物,对发炎的胃肠黏膜有局部保护作用;可吸附创面的磷,配合绿豆汤治疗家兔黄磷烧伤,可降低血磷,促进尿磷排泄。

  【化学成分】主含水化硅酸铝;尚含相当多的氧化铁、三氧化二铝和二氧化硅,以及钛、镍、锶、钡等微量元素。

  【使用禁忌】有湿热积滞者禁服,孕妇慎服。不宜与肉桂同用。

  【配伍药方】①治妇人崩中不止:用赤石脂为末。酒调下。(《普济方》)

  ②治烫火伤:赤石脂、寒水石、大黄等分,为末,以新汲水调涂。大去赤烂热痛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

  ③治下部冷及脐下小腹痛不可忍:赤石脂干姜各十两。上为末,面糊为丸,如豌豆大,每服十丸至二十丸,空心饮下,日三服。(《普济方》)

  ④治伤寒服汤药,下利不止,心下痞鞭,服泻心汤已,复以他药下之,利不止。医以理中与之,利益甚,此利在下:焦赤石脂一斤(碎),太乙禹余粮一斤(碎)。上二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温三服。(《伤寒论》赤石脂禹余粮汤)

  ⑤治卒发痈疮:赤石脂,以寒水石和,涂痈上。(《武威汉代医简》)

  ⑥治反胃病,吐后令永瘥:赤石脂一升,上捣为罗研,以蜜和丸,如梧桐大,每于空服,以生姜汤下十丸,加至二十丸。(《圣惠方》赤石脂丸)

  ⑦治小便不禁:牡蛎三两,赤石脂三两(捣碎)。上同研匀,酒煮面和丸如梧桐大。每服十五丸,空心盐汤送下。(《普济方》牡蛎散)

标签: